下支队红色传承第三百六十二讲: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呢?(上半部)
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创建红色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铸就强国之魂。大家好,我是红色传承人郝文武。这里是南下支队红色传承第三百六十二讲,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呢?(上半部)
在我国古代,军队形象与今天截然不同。军队没钱就搜刮百姓,在封建王朝司空见惯,近至明清,远到秦汉,史书对此都有大量记载。但红军自建立起就长期遵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矩。那么部队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军饷能否发放?人心靠什么凝聚?今天我们就相信聊聊这些问题。
其实,我党成立之初经费来自苏联援助,但苏联并未支持中国共产党组建军队。这些钱主要用于在全国各省成立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组织工人、学生在城市发起暴动,然而工人、学生以血肉之躯与北洋军阀的枪杆子硬拼,绝非长久之计。苏联既然支持国内革命,为何不给枪?好消息是给了,坏消息是没给共产党,而是把巨额援助给了国民党。不完全统计,苏联在国共合作期间,先后向国民政府提供985架飞机、1300多门火炮、14000多挺机枪,各式轻武器弹药数量过亿,仅陆军武器就能装备20个整编师。
为何苏联不帮中共建军,却支持国民党?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领导人,在国内有深厚个人威望,且向苏联表达了明确合作意愿;其次,当时国民党已拉起数万人的革命军队伍,虽质量不佳,但有了规模,所以苏联把宝押在国民党身上。当时苏联对国共两党分工是,共产党负责思想建设方面的政治工作,战场之事交给国民党。在此定位下,我党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经济上完全依靠共产国际,一切行动听从共产国际指挥。
直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关于这段白色恐怖历史,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总之,此后我党被迫拿起武器,走上“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路。接着,中国第一次出现由共产党自主领导的武装力量,即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但“四一二”之后,港口、航道、公路几乎全被国民党占领把持,我党的武装力量接收不到共产国际援助,只能靠自己生存。此时我党的部队在正面战场被国军打得节节败退,外部支援的后勤补给完全截断,刚拉起的队伍眼看要散,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教员通过一次大胆改革盘活了队伍,从此红军面貌焕然一新。这次改革就是党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在三湾改编之前,我党部队的基层士兵与国民党部队的基层士兵本质上没区别,说白了就是拿钱办事。官多兵少、部队管理混乱、组织纪律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因连吃败仗,行进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不足1000人。再不改革队伍恐怕就没了,于是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
整编措施如下:首先,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在班长和战士中发展党员,确保整支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从根本上遏制士兵一切行动只看钱的问题;其次,要求军官与士兵人格平等,同吃同住,经费透明,以稳定军心;最后,规定队伍要听从指挥,团结群众,未经允许连一根红薯都不能拿。三湾改编后,整支队伍的纪律和战斗力脱胎换骨。
但问题是,三湾改编解决了制度性问题,却没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制度再好,吃不饱饭一切都是空谈。教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分田地并非毛泽东灵机一动,而是他实地考察总结出的方法论。早在1924年,教员回湖南老家休病假时,就发现湖南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农民自发组成农会,将以前在农村欺压百姓的地主和劣绅抓起来,没收财富再分配。农民积极性很高。当时城市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将农会定义为农民闹事,而毛泽东却持正面态度且非常重视。经过3年调研,最终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调查记录详实,行文逻辑缜密,结论一针见血,直指要害,推荐大家看原文。文章指出,团结农民、发展农民运动才是中国革命的正道。所以,毛泽东在三湾改编后到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是在实践他的理论。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继续讲下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