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待人结善缘,用爱传情暖人间。价值观光照前路,人生处处有春天。大家好,这里是郝文武故事会第一百二十二集:这期我们讲的是,优秀孩子的教育之路:海外高就与中国式价值观的碰撞(上半部)。

郝文武故事会-封面

  今天我们讲一个极度颠覆你三观的真实故事,它会颠覆你对教育、亲子关系、养老问题以及人性善恶等所有方面的认知。

  在讲这个故事的之前,我们先简单阐述一下教育孩子太好,太优秀,而且出国高就,但缺乏中国式价值观,这种孩子是否是真的优秀,值得骄傲呢?

  今天我们讲一个极度颠覆你三观的真实故事,它会颠覆你对教育、亲子关系、养老问题以及人性善恶等所有方面的认知。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简单探讨一下:教育成果优异且出国发展的孩子,若缺乏中国式价值观,这样的孩子是否真的优秀,是否值得骄傲?

  在当今社会,许多家庭都致力于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希望他们能够出类拔萃,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当孩子们通过不懈努力,在教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甚至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这无疑是对他们个人能力和家庭教育的极大肯定。然而,当这些优秀的孩子远离故土,在海外高就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真的是一件完全的好事?他们是否因为过于追求西方教育体系和职业道路,而缺失了中国式价值观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能够在海外知名学府深造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孩子,无疑具备了出色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勤奋、自律和创新精神,都是值得骄傲和学习的。这些优秀品质不仅让他们在海外求学期间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时,也会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在追求西方教育体系和职业道路的过程中,他们可能逐渐远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国式价值观强调家庭责任、社会义务、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异国他乡,他们可能更多地接触到的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过于自我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感。

  那么,这些在海外高就的孩子是否真的是优秀且值得骄傲的呢?答案并非绝对。我们不能仅仅以他们在学业和职业上的成就来评判他们的优秀与否。真正的优秀应该包括多个方面,如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如果孩子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关心他人,那么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孩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妈妈。她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儿子培养得太优秀。她讲老伴儿患了肝癌晚期,感觉天都要塌了。她哆哆嗦嗦给国外的儿子打电话,问他要不要回国带爸爸找专家看看。儿子沉默几秒后表示很忙,趁上厕所时间出来打电话请假都不易,让她带老伴儿去北京复诊,忙不过来就请护工,别省钱。挂了电话她才想起自己不会订高铁票,再打过去已无人接听。因着急老伴儿病情,她赶紧跑到城西外甥家问怎么买高铁票。外甥见她急得满头大汗,让她下回有事直接打电话,他帮忙买票,不用专门跑一趟。外甥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在手机屏幕上操作,顺口问去北京干啥。她不敢说老伴儿病了,儿子让老两口看病,便含糊说老伴儿不太舒服,想带他去大城市检查,顺便逛逛北京。外甥一听,立刻说:“大姨,你咋不早说呢?我姨夫哪儿不舒服?”说完就把刚订好的两张高铁票退了,还说这两天没事,开车送他们过去。她立刻阻拦,觉得不好意思,外甥却一槌定音:“大姨,您别跟我争了,就这么定了。我姨夫不舒服,你们老两口去北京,万一出意外,我妈非扒了我的皮不可。您不用客气,以后有啥事儿在家族群里吱一声,用得上我们肯定不推辞。”

  晚上,外甥送她回家,她躲在厕所大哭一场,怕老伴儿听见,捂着嘴哭,眼泪流了一脸。回到屋里,老伴儿问儿子怎么说,她把儿子的安排告诉老伴儿,老伴儿叹了口气,没出声。她心里明白,老伴儿肯定和她一样后悔把儿子培养得那么出色。

  儿子从小就是大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从不需操心,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她和老伴儿都是老师,深知教育重要性,也舍得花钱培养儿子。儿子没让他们失望,以优异成绩保送到国内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出国留学就业,薪资丰厚得令人咋舌。那几年是老两口最风光的时候,爸妈常拿妹妹家的两个儿子对比,说那俩小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儿子毕业后在德国扎根,他们卖掉市区房子,拿出所有积蓄,资助儿子在德国买房,老两口再回村子住。乡亲们开玩笑说他们要去德国养老,他们总是矜持地笑笑,其实心里也盼着这一天。他们开始天天催婚,直到儿媳妇怀上孩子,还说两年前就结婚了,他们大吃一惊,却顾不上指责她先斩后奏,收拾东西就想赶紧去照顾儿媳妇,担心此时不去照顾会被记恨,毕竟现在的姑娘都说怀孕时婆婆不照顾,以后就不会给婆婆养老。但儿子一口回绝。直到孙女出生,她和老伴儿才去德国,可去了半个月,老伴儿就先行离开,说在那浑身不舒服。她留下来带孩子才知道,儿子在国内看着高薪,在德国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生活成本太高,而且儿子对她很客气,客气到生出冷漠。她进儿子房间打扫,儿媳妇说要尊重她的隐私。孙女儿才2个月,儿媳妇就给断了奶,她劝再喂2个月,儿媳妇很不高兴,说任何人都没权利干涉她。儿媳妇虽是中国人,但她好几次听到他们用英文吵架,明显是怕被她听见。两个小年轻张口自由、闭口人权,她每天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又踩雷。孙女2岁时,儿媳就把她送到类似早教的育儿机构,客气地把她请回了国。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继续讲下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