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南下支队战士杨玉业

  作者: 杨树和

  1919年12月9日父亲杨玉业出生在太行山北麓平型关附近的一个小山村李台。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年轻的心饱经沧桑,“七七事变”之后,日军长驱直入,父亲眼睁睁看到从前线溃退下来的东北军奉天军队从村中而过,心理充满了对日寇的仇恨。二十未满的父亲某日在山上放牛,天空轰隆隆的鸣叫声,不由得他抬头仰望,忽然他看到飞机列队由东向西飞来,眼看一架飞机在快飞过他头顶时,机身一斜,原来是一个炸弹向牛群投来,父亲急忙躲避于山里的溶洞才幸免于难。

  1937年9月下旬,日军侵占灵丘城后,只准百姓入城,不准百姓出城。据说城内有600多名百姓被日军杀害,父亲二叔的儿子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被日军杀害,更加燃起了父亲杀敌报国之心。9月23日一支八路军部队悄无声息的开进了村子,他们帮助村里老百姓挑水背柴的场面,深深映入父亲的眼帘,9月24日大雨中,八路军从村后的山沟向平型关开进。距离村子不到二十公里,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打响了,打破了“皇军不可侵犯”的神话。同时也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决心。1939年7月中旬,在距离家乡十公里外的冉庄、东长城,八路军三五九旅击毙日军200多人。父亲了解到三五九旅在晋北的战绩。从此,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参加八路军。

  1939年秋父亲离开我二姑和年迈的爷爷在灵丘冉庄加入了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在连队中,父亲了解到八路军三五九旅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的辉煌战绩,于是编辑了一首歌曲,没想到很受大家的喜爱并且稍作修改后在军营中传唱开:

  “熊熊的烈火炼成钢,指挥我们作战的是王震旅长。他指引着我们长征过雪山草地,纵横在华北战场。晋西北连克七县,西腰涧将敌聚歼。灵丘战斗  敌酋常纲旅团长,人民公敌贼命伤。夺大炮,缴机枪,辉煌战绩到处扬。”

  同年9月部队西渡黄河。父亲哪能想到,这竟然是与二姑的永别。

  西渡黄河后父亲驻守在陕北绥德、米脂、葭县、清涧一带,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部队艰苦朴素的作风、官兵平等不分高低的传统和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发着父亲革命的热情。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父亲不忘家仇国恨,刻苦勤奋的父亲,打靶射击技能日益提高。1940年父亲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及时发出了“自力更生,自己动手”  的口号。父亲所在的七一八团开赴金盆湾,开始了开荒种地。

  在延安,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局面,时有感人的故事见于报端,其中有一次获悉有老百姓家里有老人下世,坟地在一处高坡上,了解到家里苦于没有青壮劳力,父亲他们班几位人员商量后,在白昆壁班长带领下志愿帮助百姓抬棺材上山。父亲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小篇《一班贡献,全军沾光》,后来报纸刊登后刘亚生同志引入毛主席语录并且在标题下加上父亲的名字,再次大版面发表。

  胡宗南部队“闪击延安”时,父亲在陕北安塞参战,就在这个阶段,父亲被提拔为七一八团三营二排排长,同时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且当选为“团党委委员”,当时,团党委委员共九人,他是其中之一,经常来往于学校之间为学生讲课、教歌。在文艺团队中,父亲登高翘那是他的绝活,一次无意被柳树根绊倒后,不用人搀扶,一个燕子翻身,嗖的一下就站立起来了,引起围观的群众阵阵喝彩;一次演出《兄妹开荒》,父亲是一位主演女角的演员,由于上午演出完毕,中午不洗脸,延安老百姓甚至于有人把他当成女士看待,女孩儿称呼父亲为姐姐,争着请他到家里吃饭。父亲受宠若惊,发现桌子上的饭菜要比平时多出许多。

  在金盆湾那段时期,有一次父亲连队中的战友听到百姓反映夜晚有野兽叼走小猪之事,为了百姓的财产不受损失,父亲他们交替守护在老百姓猪圈附近,等待野兽来了端枪照打。部队战士夜间等待野兽上门,野兽倒是不来了,之后有一夜没有在猪圈附近守护,结果野兽又叼走了小猪。次日夜晚,父亲同另外一名战友,提前说好,彼此不能答话,干脆蹲在猪圈里边角落里端着枪等候,直到夜深人静,父亲听到有刷刷的动静,他屏住呼吸,枪里的子弹早已经上膛,就在一个黑影刚在猪圈墙头探出脑袋的那一瞬间,枪响了。也许那家伙鬼精,早已经有了预防,竟然捡了一条命逃跑了。朦胧夜色中,父亲一眼看出是狼。之后接连几天,那家伙再没有出现过。没想到时隔不久,又有羊羔被野兽叼走了。次日大家听到情况后义愤填膺,发誓一定找到野兽老巢,端了它。说干就干,父亲和战友们跟着羊羔流下的斑斑血迹终于找到了山坡上一个竖洞口,连长白昆碧安排洞口的战士上好刺刀,万一野兽出来就地解决。不能让它再殃及百姓。连长安排好后,腰部系上绳子,带了教导员和几位战友拿着马灯、尖刀垂直下洞。由于是大白天,父亲胆子还不小,就是给入洞的战友捏了把汗,怕万一有个什么闪失。

  父亲负责在洞外掩护,洞内的人也不出声,只要洞内不停地抖动绳子,洞外的人就徐徐往下放绳子,好在洞里有的地方可能脚板能踩着洞壁,洞外拽绳子的手放可缓缓。稍时洞内想起了几声刺耳的枪声,勇敢的白连长从野兽下颚结果了野兽的生命,原来是一只豹子。

  打死豹子的消息不胫而走,被陈宗尧团长知道后,大家受了批评。团长见多识广,说是你们这次打死的是豹子,无可厚非,如果洞内是野猪呢?知道吗?打野猪如果一枪打不到要命的地方,野猪能把你们的腿咬断。大家面面相觑,不寒而栗,本来火热的激情被陈团长批评的都低下了头。必经事情已经发生了,大家都表态以后不敢造次,这才消了陈团长的怒火。

  1943年父亲参加了射击比赛,五百米的靶牌,三枪全中,按照评比,父亲荣获“贺龙神枪手”荣誉奖章。

  1944年秋季,父亲他们在陕西绥德县马家沟岔同国民党何绍南部队交上了火。在最后的冲锋中,跨越一个战壕时感到腿部一震,随后强烈的痛楚,原来是子弹击中了父亲的腿部。

  虽然疼痛难忍,他仍然坚持作战,直到战斗胜利结束。幸运的是,子弹被挂在腰上的刺刀挡了一下,穿肉而过,没有伤及骨头。而刺刀却从刀鞘拔不出来了。

  当时医疗条件极差,伤口用药条件苛刻,一位姓潘的军医给父亲腿部伤口涂抹“石炭酸”,之后的日子,伤口开始结痂,在团长挨个查询伤员病情时,注意到了父亲紧皱的眉头。仔细的查看父亲的伤口。这一看不要紧,团长脸色马上变了,问谁给上的药?原来“石炭酸”涂抹在好皮肤上也会腐蚀肌肤,何况伤口。团长亲自动手,掀开了父亲伤口结痂,发现里边已经化脓。

  同年11月,父亲听说部队要出发打鬼子,在腿部伤口没有痊愈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要求加入出征队列,并且准备接受检阅。

  在延安宝塔山下,延河滩上,一支5000余人的部队11月9日在接受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检阅后,浩浩荡荡从延安出发,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南下支队”,简称“南下支队”。

  “南下支队”东渡黄河后经临县、离石、方山、文水、汾阳、平介、平遥,时值12月天空洋洋洒洒飘起了白雪,由于获悉前方有日军封锁的消息,部队连夜在雪地上行进。在快经过同蒲铁路时,为了快速通过日军封锁线,部队减轻行囊把一部分物资给了平介百姓。就在穿越同蒲铁路时,同驻守在平遥的日军交上了火。王震司令员亲自跳上铁路指挥战士们作战,并且打退了日军的铁甲车。为了开辟南方沦陷的国土,部队听从党中央指示,不敢蛮战连夜急行军向平遥南山太岳区方向极速前进。待天明后,回望晋中平原,白茫茫大地上,一眼望不到边。当“南下支队”途径太岳区,行至晋南中条山一带,发愁怎样渡过黄河时,由于几日来的大雪,天寒地冻,黄河上竟然发现一座冰桥。

  1945年1月底,部队行程两千多公里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边的大悟山革命根据地胜利会师。

  2月下旬在长江沿岸湖北阳新县与日军展开血战。面对几百米以外的日军,父亲射出一发发充满仇恨的正义之弹,看到一个个倒地的日军,父亲更加爆发出战斗的激情,日军的重机枪成了一道最大的障碍,此刻,王震司令员忽然出现在父亲左侧,并且激愤的喊到:“神枪手杨玉业,给我端掉他”,父亲让王震司令员注意隐蔽,并且以沉稳的手法对敌射击,一颗颗子弹射出后,日军的重机枪终于成了哑巴。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痛歼日军400多人。至此,“南下支队”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救国军”,开始向湘赣进军。在途径彭德怀同志出生地湖南湘潭乌石镇住宿后,由于次日天不明部队急行军,没想到出发走出二十多里后,王震司令员发觉自己有包裹丢在了彭德怀故居,父亲听到后,自愿返回去寻找,在王震司令员同意后,为了安全起见,又让一位战士和父亲回返。这样下来,往返路程,距离大部队差开40多里,父亲还是找到王司令遗留的包裹,追上了他们。

  当部队南下到广东南雄境内,由于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同“东江纵队”已经无法汇合。

  听从中央电令,所有部队回师北返。在井冈山周围,部队向北极速前进,以至于一半以上同志牺牲、掉队。潇潇夜雨中伸手不见五指,时而闪电雷鸣,父亲和战友们乘着短暂的闪电光芒,快速奔跑几步。队伍中一匹驮着银元辎重的马匹在翻越一座山岭时长嘶一声跌落山下。后边有几万敌军追赶下,没有多余时间去下山寻找。全军唯一的生活资金没有了着落。天明时分摆脱敌人后,大家在路上看到有人扔下的西瓜皮,随后捡起来吃。王震司令员判断,附近有敌人已经经过,为了认清敌我部队,传口令过来:“把脸洗一洗”,“过了河喝稀粥”大家一阵高兴,以为快回到中原军区。     然而是口令陆续传过来后,中间传错了,是“把眼洗一洗”,“过了河朝西走”。白天从来不能生火做饭,因为冒起烟的烟会被敌军发现,一次在夜里做饭,锅里的米还没有熟透,岗哨枪声响了,急忙之下,大家把锅里的汤倒掉,剩余下的小米,装入上衣口袋里,冲刺到安全地带后,抓着口袋里的半生不熟的小米吃几口。在这么严峻的环境下,王震司令员不忘下达命令:偷吃路边老百姓的西瓜者,军法处置!!三天三夜了大家没有吃一点东西,军中资金没有任何着落的残酷环境下,王震司令员把目光盯在了一位体弱女兵骑着的马匹上,众所周知那是王震司令员自己心爱的马匹。让女战士下马的那一刻,她已经明白了什么,双手紧紧抱住马头声嘶力竭,泪如泉涌,久久不愿意松手……

  此刻青山无言!乌云低垂!

  在从湖南北返的行军途中,天空说变就变,为了有个栖身之地,大家急行军向前边小山村进发,未曾进村,暴雨倾泻而下,所有能避雨的地方,大门口、屋檐下都挤满了战友,有的战友在老乡的鸡窝边蹲了一夜。

  同年10月部队北渡长江,与中原军区及新四军第五师再次会师,部队复名三五九旅,编入中原军区,住在距离宣化店附近的周党畈、文殊寺。由于长途行军,日晒雨淋、食不饱腹,父亲有了痢疾,以至于肠胃痉挛,疼痛难忍。而且“打摆子”(身体站不稳,走路时而跌倒)。周党畈的一位老大娘了解了父亲的情况后,找来土方药物“白丑、黑丑”(牵牛花仔)在瓦片上用火焙,研成面后用开水冲,待到温了后,给父亲喝。在老大娘的精心护理下,父亲的病逐渐好转,以至于同老大娘有了深厚的情谊。大娘说,自己的孩子当兵牺牲了,将来没有了指望,希望父亲留下来作为她的义子。父亲看到老大娘可怜,可是部队有铁的纪律,那能随便在外认干娘。父亲在参军前,我的奶奶就已经下世,如今在老大娘细心照料下,之前的痢疾消失了,“打摆子”的情况也不见了。虽然未曾叫过一声干娘,可是父亲打心眼里敬重老大娘,病好之后,常常帮大娘干活,尽力报答大娘的恩情。直到某一天部队出发时,老大娘一直想挽留父亲留下来,看到父亲执意启程时,大娘握住父亲的双手双眼流出了眼泪:“孩子,你真的要走吗,什么时候再回来啊”?父亲说,待到全国解放后,我会回来看望老妈妈的,父亲告别老大娘,频频挥手,几乎不忍再回过头看一眼孤单的老大娘,因为自己眼睛此刻早已经湿润了。

  在中原军区,大家看到日异缩小的包围圈,明白了国民党蒋介石欲想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在李先念同志几个昼夜没有休息的情况下,电告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当毛主席了解情况后,随即回电:生存第一,立即突围!

  其实正是中原军区在华夏的心脏地带,国民党军才不敢冒然北上。

  1946年6月下旬,父亲他们乘着夜色,开始向平汉铁路悄悄行进。就在跨越平汉铁路时,部队中军属的小孩子啼哭惊动了国民党的岗哨,由远及近的枪声,已经来不及多想,带着孩子绝对负累,稍有不慎还会夭折,那位女同志把孩子托付给带路的老乡,千叮嘱万叮嘱,告诉老乡一定把孩子照看好,全国解放了,回来寻找,不会亏待你。直到带路的老乡抱着孩子消失在夜色中,女兵还是无数次的回头,在大家搀扶下,离开平汉铁路几里路程,她再也控制不住了,嚎啕大哭,一路上多次痛哭,加上身体劳累,嗓子都哭哑了。

  山中白天行军,方可隐蔽,但是在大平原上,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内。这是让大家最揪心的。天空时而有敌人侦查机飞过,大家为了避免被敌人围追堵截之危险自觉一个向后转,反方向行走,这样可以给敌人错误判断。

  原来从1946年8月底,胡宗南的部队妄图在陕南秦岭一带全部围困三五九旅,而此刻身处延安党中央的毛泽东主席,万分焦虑,不到一个月时间给习仲勋同志写了九封信,让习仲勋同志带领部队到陕南以及敌人控制的陇海铁路线接应。

  王震司令员带头冲锋,并且告诉大家,这是最后几道坎,前方有习仲勋同志带领晋绥联防军来接应大家了,冲过去就是胜利。战士们信心百倍,以最高的激情奋勇战斗,终于同警3师会师,大家并肩战斗,突破了最后几道封锁线后,于9月胜利的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附近。部队在进入延安前,王震司令员为了部队军容一致,通知大家,有衣袖的战士,把袖子挽起来,原因是,有的战士衣袖已经破烂不堪,那就撕掉,同挽起袖口的一致;裤腿同样挽起来保持一致。在延安老百姓列队的欢呼声中,父亲他们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老百姓给父亲和战友的衣兜里装满了红枣、煮鸡蛋等等食物。

  在延安大礼堂毛主席亲切的接见了南下支队所有官兵,站在主席台上毛泽东主席怀抱着大约三岁的孩子说:“南下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虽然这次牺牲了不少同志,可是你们胜利的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你们勇敢顽强,不怕敌人围追堵截,经历了我党第二个长征。将来,你们还要把三五九旅的旗帜插到北平城头上!”,随后毛主席说任弼时同志代替主席讲话。

  “南下支队”南下北返历时两年经过了一百多个县,几乎是平均每两天就打一仗,部队由出发时的5000余人,回到延安后就剩余1400多人。父亲他们连回到延安后只剩余16人。

编辑报道:中华名人明星网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