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41为何啥截不住
东风41的最大射程约为14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导弹长度为16.5米,总重量超过60吨,打击精度在100米以内。东风41可根据需求携带分导式核弹头,包括一枚超过7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四枚2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十枚以上的小型化核弹头。
东风41的射程约为14000公里,打击精度约为100米。这也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服役以来,首次公开其核心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其的高度信心。未来,东风41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陆基核威慑的核心力量。无论是射程、发射重量、最大飞行速度还是打击精度,东风41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国外专家甚至称其为“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由于东风41诞生较晚,采用了更多新技术,发射效率、抗干扰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均优于其他洲际导弹。
随着我国导弹体系的不断完善,东风41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发射仅需几人操作,不像固体发射井发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那么复杂。此外,东风41具备公路机动能力,灵活性更高,可在高速公路甚至篮球场上随机发射,并能在树林和隧道中躲避侦察和打击,战场生存率大大提高。未来若使用火车作为发射平台,通过铁路机动,东风41的隐蔽性和威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探讨洲际弹道导弹飞行1万公里需要多长时间以及为何难以拦截时,视频中提到东风41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5马赫,这一速度是末端飞行速度,即导弹在重力加速和燃料推进后达到的速度,相当于8.5公里/秒。洲际弹道导弹的末端轨道距离地面约100公里,从这一高度垂直飞行,弹头仅需11.76秒即可抵达地面,但实际是呈抛物线飞行,时间约为1分钟。在这一阶段,分导式核弹头会分开,并释放干扰装置,提高突防能力,降低被拦截可能性。
美、中、俄等国通过大量反导实验得出结论,中段拦截是最佳选择,也是成功率最高的阶段。在中段阶段,导弹飞行平稳,飞行时间长,给雷达充足的预警时间。这个阶段属于导弹飞行的第二阶段,即中途阶段,导弹飞行时间约为10-25分钟,飞行高度在100-300公里之间,飞行速度为10-20马赫。这也是美国在亚太和欧洲地区建设防空反导基地和预警雷达站的原因,目的是预警和跟踪中俄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中段拦截。
导弹的第一阶段是推进加速阶段,飞行速度最慢,但拦截效果最佳。然而,此阶段导弹处于对方领土腹地,相隔几千公里,拦截难度极大。推进加速阶段从发动机点火开始,飞行时间约为3-5分钟,此时导弹加速到4公里/秒,被推送到100-300公里的高度,进入中途阶段。要想在发射前摧毁东风41几乎不可能,因为它具备公路机动能力,不同于位置固定的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根据分析,东风41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从中国腹地(如河南)到纽约的距离约为11000公里,到莫斯科约为6100公里,到伦敦约为8500公里。根据这些距离和时间,东风41的平均速度可达8700米/秒,约等于25马赫。由此推测,东风41的末端飞行速度可能超过25马赫,或采用了先进的推进剂技术和弹头滑翔技术,提高突防能力,降低对方预警和拦截的可能性。总之,东风41对于中国具有深远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