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创建红色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铸就强国之魂。大家好,我是红色传承人郝文武,这里是南下支队红色传承第二百三十讲。今天给大家讲的建国初期伟人限时7日让西方列强交出东交民巷,是尊严的象征,

 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解放军入城仪式。然而,东交民巷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成为了仪式路线规划中的焦点。

解放前,北京东交民巷的确承载着一段屈辱的历史。东交民巷,位于北京东城区,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1509米。在明代,它被称为“东江米巷”,因靠近皇城而成为繁华的商业地带。清朝时期,随着朝廷衙门的迁入,这里逐渐成为了官员和达官贵人的聚居地。然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列强的入侵,东交民巷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英、法、美、俄四国公使馆进驻北京,并选址在东交民巷附近。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入驻,东交民巷逐渐沦为外国势力的占领区。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东交民巷成为了各国使馆的避难所。在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被迫承认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使馆享有治外法权。这意味着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竟然出现了一块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飞地”。

在东交民巷沦为使馆区后,列强在这里设立了银行、邮局、医院等公共设施,并兴建了许多西式建筑物。同时,他们还驻扎了军队,公然挑衅中国主权。在这段时间里,东交民巷内悬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耻辱。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语气坚定地表示,解放军入城仪式不仅要通过东交民巷,还要将其详细记录下来,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庆祝北平的解放,更是为了向外国人表明中国解放全中国的坚定立场。

1949年2月3日,伴随着庄严的军乐声,解放军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按照既定的路线向城内进发。当解放军进入东交民巷时,北平的民众也跟随而来,他们看着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建筑,以及墙上的标语,纷纷落泪。这一场景不仅让人民痛恨外国列强的侵略,也对解放军的到来充满了感激。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局势基本稳定,但东交民巷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1950年1月,我国召开了紧急会议,准备从外国人手中收回属于我们的权力。然而,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我军代表向东交民巷的驻华大使提出交出兵营的要求,但遭到了美、英等国的拒绝。这些国家态度恶劣,甚至拿出旧中国的条约来威胁我军,拒绝交出兵营。面对外国人的蛮横无理,毛主席霸气地回应道:“新中国有新规定,给你们七天的时间考虑,必须交出兵营。”

这一回应不仅展示了新中国的坚定立场,也向外国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新中国已经成立,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任何侵犯中国主权和尊严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打击。

东交民巷的问题的解决与影响是重要的历史问题,代表着国家的尊严。经过多次交涉和斗争,最终外国军队被迫撤出了东交民巷兵营。这一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收回了被外国人长期霸占的领土,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决心。

东交民巷问题的解决,不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为新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解放后的北平与东交民巷问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也看到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