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
遵义会议在党史上是最著名的会议之一。
遵义会议作为名垂史册的会议,自然在党史和军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当时的条件非常恶劣,红军虽然攻克遵义城,但随即陷入“贵州王”王家烈和国民党中央军薛岳的重重围困之中,因此,留下的会议资料非常少。
甚至,会议的举行时间和参加人都长期以来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产生了不少分歧。这一乱象直到1956年八大之后,陈云亲笔书写的会议传送资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被发现。
正是根据这份长达4000字的资料,遵义会议的一些重要细节才得以考证出来:会议的举行时间是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而与会人员的准确名单也是根据这份资料考证出的:参加这个会议的同志除政治局正式及候补委员外,一、三军团的军团长与政治委员林、聂、彭、杨及五军团的政治委员李卓然、李总政主任及刘参谋长都参加了。
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举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红军就会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中国革命就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
会议是在长征中举行的,在长征的初期,中央红军共约8万多人离开瑞金开始西征,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踏上的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最高领导权是在博古和李德的手里。在他们的错误指挥下,红军接连遭受重大损失,长征就是丢失苏区后不得不进行的战略转移。一路上红军扶老携幼,携带大量坛坛罐罐,极为缓慢地行走崇山峻岭之间。他们不知道的是,敌人已经在红军的必经之路上设好了伏击圈,只等红军钻入口袋了。
遵义会议会址
广西北部的全州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湖南省最著名的大河湘江在这里流过。可在近90年前,这里却成为红军的死地,高达五万的年轻红军长眠在冰冷的水底,生命从此定格,青春成为永恒。
湘江惨败后,红军只剩下不到三万,刚离开瑞金短短几个月,就损失了绝大部分兵力,这仗是怎么打的?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林彪、刘伯承、叶剑英等老资格的红军宿将都搞不清楚,为什么李德他们把红军祸害成这样了,啥时候是个头。
他们怀念之前毛泽东指挥军队的时候,在那个瘦削修长的湖南书生的带领下,红军机动灵活神出鬼没,接连打破敌人多次围剿。敌人一听“朱毛”的名字就心惊胆战,他们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极为恐惧,最怕和红军兜圈子,因为一旦和红军交手就意味着从此没有安生日子过,“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红军时期的毛泽东
湘江惨败后,周恩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他是红军的最高指挥员之一,数万年轻的红军几天就打没了,这让周恩来心痛如绞。他不能看着红军这样被李德和博古带上绝路,他也清楚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水平,为什么红军在毛泽东的手里可以游刃有余,现在军队伍却面临灭顶之灾!
周恩来也清楚,湘江惨败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高级将领包括一般的指战员对博古和李德不信任,他们提起毛泽东来,怀念他在的时候红军打的那些酣畅淋漓的胜仗。
甚至,周恩来也知道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和其他的领导人特别是王稼祥和张闻天等人经常一起讨论军事问题,一起商讨红军的出路和中国革命的未来。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也许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遵义会议召开地
湘江大战后一个多月,即1935年1月15日,在刚刚攻克的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后来的事实很清楚了,遵义会议改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毛泽东重返军事指挥岗位,又当选政治局常委,取代了留在中央苏区打游击而生死不明的项英。
遵义会议之后的红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这支焕发了新生命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把数十万敌军耍得团团转,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又战胜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最后将红军带到陕北,和徐海东、刘志丹和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会师。
红军长征路线图
很明显,根据陈云的资料,共有两类人参加了遵义会议,一是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另一类是“扩大”进来的,因为会议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因此红军总部和各军团的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
但陈云的名单没有把列席会议的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顾问李德、翻译伍修权两位重要人物没有写进去。
邓小平的亲密战友杨尚昆,在后来回忆会议参加人员时,并没有记起他来,“他们又问邓小平同志是否参加了?我说好像不记得他参加了。”结合陈云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和后来的研究资料,就能得到遵义会议准确的与会人员名单:
政治局委员:
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张闻天和陈云,共6人。
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共4人。
红军总部及各军团的高级将领:李富春、李卓然、
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和刘伯承等,共7人。
以及两位列席者李德和伍修权。
朱德、周恩来、毛泽东和刘少奇
遵义会议15年后,新中国成立,参会者中,有人缔造了新中国,有人成为后来的十大元帅,有人中途牺牲没能看到新中国的诞生,也有人折戟沉沙客死异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遵义会议的参加者的大结局。
其中成为军队统帅和新中国的领袖级人物。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
毛泽东,历任党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曾任政务院总理和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朱德,新中国的最高职务为党中央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曾任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这几位领袖级人物所担任的上述职位,都属正国级。
七千人大会主席台上的领袖们
成为正国级领导人的共有9人。
除了上文提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几位领袖外,还有4位遵义会议的参加者成为正国级领导人。
他们是:林彪、陈云、李富春和杨尚昆。
林彪曾任党中央副主席,而且是唯一的一位副主席;陈云的最高职位也是党中央副主席;李富春担任的正国级职务是政治局常委;而杨尚昆的正国级职务则是国家主席。
所谓正国级职务,一般包括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当然也包括主席和副主席)、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等职。政治局委员和上述职务的副职则是副国级。
十大元帅
有五位在解放后成为共和国元帅。
1955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全军进行大授衔,十位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被授予元帅军衔。
十大元帅包括:人民武装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战神林彪、川中军神刘伯承、传奇元帅贺龙、能文能武陈毅、政工元帅罗荣桓、最被低估的元帅徐向前、根据地建设大师聂荣臻和关键时刻立奇功的叶剑英。
十大元帅中,有一半人参加了遵义会议,他们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和聂荣臻。
十大元帅中的另五人没有参加会议,贺龙和徐向前分别是第二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和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不同;陈毅因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没有参加长征;罗荣桓和叶剑英虽然随中央红军长征,但在指挥军队作战,并没有参加会议。
“四八空难”纪念馆
遵义会议的亲历者中有2人没能看到新中国的太阳。
1946年4月8日,一架满载高级军政人员的飞机在
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遭遇空难,13名乘客和4位机组人员全部丧失,史称“黑茶山空难”或“四八空难”。
这次空难使周恩来极为悲痛,因为死难人员中有多位我党精英,包括前新四军军长叶挺及其夫人李秀明和女儿叶扬眉、被周恩来“内定”为未来副总理的王若飞、重要领导人博古和安全保卫事业的最高负责人邓发。
其中,博古和邓发是遵义会议大转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叶挺
1人客死异乡。
客死异乡的是林彪。
林彪的资历在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中不算资深,南昌起义中贺龙、刘伯承、叶挺都已经是中将军长的级别,林彪却还只是个部队的基层干部。但接下来的井冈山岁月让他成长很快,红军长征时,他已经是方面大员,出任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红1军团的军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打了个平型关战役露了一下脸,紧接着因被友军误伤去了苏联疗伤,之后长期蛰居。解放战争林彪超常发挥,在白山黑水间率东野纵横驰骋,先后主持辽沈和平津大决战,将百万国民党军打得溃不成军。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来成为党中央副主席。他的名字一度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1971年秋,他乘坐的“756”号三叉戟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林彪一行人丧生烈火,客死他乡……
平型关
遵义会议已经过去将近90了,这90年里,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全面胜利告终。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