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武:红色影视文化倡导着
2014年7月17号中国石油报记者专访南下支队支队制片人郝文武《勿忘历史 珍惜当下》2014年是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南征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电视剧《南下支队》以同名小说为基础,通过翔实的史实调查、严谨的剧本创作及真实的拍摄手法,描述了八路军359旅第一游击支队,即南下支队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的故事。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它的时代意义是什么?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电视剧《南下支队》的出品人兼制片人郝文武先生。
记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正处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激烈斗争之中,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非常多,将南下支队搬上荧屏有何特殊意义?
郝文武:南下支队的南征北返,被毛主席高度评价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他们在近两年(1944年11月9日至1946年8月29日)的时间里,转战于陕、晋、豫、鄂、湘、赣、粤、陇八省,路经100多个县,历经大小战斗300余次,平均每两天就打一次仗。南下支队开辟了湘鄂赣边境抗日根据地,领导和推动了粤汉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日斗争,增强了中原我军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了我党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经过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出征时有5000余人的南下支队,胜利返回延安后只剩1414人。
《南下支队》通过详细描写老一辈革命家在抗战时期的大无畏精神和那段革命历史,来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因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以及“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作风感染了老百姓,是革命烈士誓死保家卫国的民族大义和大无畏精神振奋了中国人,使我们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党和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重温历史,重新学习党在长期斗争中所培育并传承至今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基。我们拍摄南下支队的故事,就是想以这种方式来传递一种正能量,来告诉大家,勿忘历史,珍惜当下。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当然,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丧失理想信念,“四风”严重。有身居高位者不但感觉不到肩上的重任,反而沉溺官场,“官味”浓重,把自身职责变为敛财工具。对此,我们寄望于《南下支队》的广泛传播,让今天的党员干部重拾革命精神,重视作风建设,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
记者:《南下支队》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何时代意义?
郝文武:由于日本官方对于历史问题的错误态度及挑起钓鱼岛事端,中日关系日趋紧张。身为影视圈的一员,虽然不是明星大腕,但我认为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这段历史传播出去,让全世界人民看到日本以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的言行是多么颠倒是非、无耻至极。
在近代史上,中日力量对比悬殊,但我们依然能够以弱胜强,这其实从侧面说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