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西南面矗立着一座高大.挺拨的花岗岩纪念碑。纪念碑上镶嵌着汉白玉浮雕,浮雕上一只和平鸽展翅飞翔。它的正面镌刻着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死难烈士公墓"几个大字。背面刻有新华社记者沈建图.黄作梅.李平等烈士姓名和简历。石碑还刻着1955年4月11曰,烈士们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殉难经过的碑文。最后一句是:“为和平.独立和自由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沈建图烈士,广东梅县人,1915年出生。新华社卓越的对外英文广播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38年到延安,在抗大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任英文广播部编辑,是新华社最早对外英文广播事业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际新闻局新闻处处长.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新华社编委会委员.新华社党组成员。参加朝鲜停战谈判,负责朝中代表团新闻发布工作。他领导全体同志出色地完成对敌斗争新闻报道任务。1955年4月11曰,他被新华社派往印度尼西亚万隆参加亚非会议报道工作。在香港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台湾国民党特务在飞机上放置了定时炸弹,飞行途中,爆炸起火,飞机坠入大海,沈建图不幸牺牲。

 为世界和平献身的新华社海外事业先躯黃作梅烈士。黄作梅,男,广东省番禺人。1916年出生。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曰战争爆发后,参加香港的爱国抗曰运动。1947年,黄作梅被派往伦敦,创办新华社伦敦分社。1949年6月回到香港,被任命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55年4月11曰,黄作梅从香港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前往万隆参加亚非会议报道工作,飞机发生爆炸,不幸遇难。用青春和热血谱写正义篇章的新华社记者李平烈士。李平,男,山东泰安县人。北平解放前,他就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北平解放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工作,后调入新华社,任助理编辑.编辑等职。牺牲前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国际组副组长。1951年和1953他先后两次被新华社派往朝鲜工作,加入朝鲜开城中国记者团,参加朝鲜停战谈判工作。

 1955年4月11曰,新华社派李平前往万隆参加亚非会议报道工作,在乘坐的台湾国民党特务安放在《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定时炸弹发生爆炸时壮烈牺牲,时年只有26岁。三位烈士牺牲后,党和国家沉痛地举行悼念活动,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化悲痛为力量,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努力为人民工作。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纪念他们。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新华社烈士纪念碑高大挺拨.庄严肃穆(桑全利摄影)


继承烈士遣志(桑全利摄影)


新华社举行三烈士追思.悼念活动(桑全利摄影)


三烈士战友.新华社著名记者.毛主席专职摄影师钱嗣杰向烈士们献花(桑全利摄影)


沈忆敏向父亲沈建图烈士献花(桑全利摄影)


深切的怀念!烈士亲属献花。(桑全利摄影)


新华社向烈士们敬献花篮(桑全利摄影)


新华社干部职工向烈士们献花!表达他们对烈士深深怀念之情(桑全利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