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体系中,总参谋部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核心机构。不仅肩负着领导全军的军事建设、军事训练、军事行动指挥等重任,更是解放军的"总司令部",在制定军队发展战略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2016年军改的深入推进,这个部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一个庞大的总参谋部,被拆分重组,化整为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原总参谋部内设机构繁多,职能涵盖广泛

在军改之前,总参谋部内部的组织架构可以说是十分复杂。它下辖十几个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

作战部主抓作战指挥,是总参的核心部门之一;

情报部负责搜集、分析各类军事情报;

通过技术侦察部的各种技术手段,获取敌情;

电子部则主管电子对抗和电子信息系统建设;通信部肩负着军队通信保障的重任……

除此之外,总参还设有军训和兵种部,负责军事训练和兵种建设工作;

战略规划部,研究制定军队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

可以说,总参内部机构之多,职能之广,在整个军队可谓首屈一指。

二、总参名下众多下属单位,实力不容小觑

总参谋部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其庞大的内部机构上。在其名下,还隶属着大量的下属单位,这些部队和机构同样不容小觑。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由总参直接领导的军事院校。

像是负责培养陆军指挥人才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此外,一些部队医院,像是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也归总参管辖。

三、军改后总参"瘦身",被削权分家

军改后,曾经的"总参",被拆分成了一个个小部门,化整为零。而原先由总参担任的诸多职能,也被逐一分割。

原总参谋部不再是军委的领导机关,而是改为军委的一个职能机构。被降级为军委联合参谋部。

而总参名下原有的诸多职能部门,也随之被打散。有的部门被撤销,有的部门被升格为军委的直属机构。

作战指挥权被收归军委联合参谋部,但其只负责作战筹划、指挥控制,而不再像总参那样大权在握;

军事训练的监督管理权,交给了新组建的军委训练管理部;

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等任务,划归军委国防动员部;

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形成了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

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负责起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附属单位的后勤管理保障;

至于总参原有的军队建设发展规划、重大军事战略问题研究等职能,则由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承担……


四、分权之下总参地位降低,权力被削弱

一个总参"变成了"六个军委职能部门",总参被彻底分割。

在外人看来,总参的分割,可能有些不可思议。

但长期以来,总参权力过于集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管理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作为军委的参谋机构,总参"参谋"与"指挥"的职能界限也较为模糊。而且,过于庞大的机构,往往也意味着效率的低下。

因此,此次军改对总参进行"瘦身",将其职能进行分割,实际上是要厘清军委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边界,理顺体制机制。

让各部门归位尽责、各司其职,军委议事决策、战略管理、联合作战指挥等职能得以强化。

同时,分散总参的权力,将有助于强化军委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落实。军委机关的运行效率,也必将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