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是怎么分析:抗美援朝和解放台湾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至今以70 多年。朝鲜半岛发生的这场场军事冲突。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由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大事件,对朝鲜半岛和世界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么多年过去了,但关于抗美援朝的事迹以及它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仍备受国人的讨论,其中备受争议的就是:如果当年我军没有参与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去,是否会在1950年就能够解放台湾?
这个话题的讨论几乎没有停止过,在西方国家看来,美国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他们在战争结束之后获得了韩国的驻军权,也接管了韩国的国防,并且还收获了两座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没有失去对亚洲的控制权。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出兵援朝虽然在名义上胜利,但实际上却是拖了新中国的后腿。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让我国的台湾岛没有获得及时的解放。那时候,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我军似乎必须在入朝作战和解放台湾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所以当时有很多解放军高级将领痛心疾首,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认为,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我军说不定能一鼓作气解放台湾,说不定台湾问题也不会迁延至今仍未解决。
好在蒋介石没有把台湾出卖给美国,只是现在台湾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还是一件憾事,那么,对于当年的抉择和各种问题,毛主席是如何分析的呢?
解放台湾的前奏
1950年6月25日,蒋介石像往常一样早起。在起床之后,他便一如既往地来到餐桌前用餐,餐桌上早就摆放着台湾当地的报纸。正在他慢悠悠地用餐时,他的爱子蒋经国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汇报了一件事情,听完儿子的讲话之后,蒋介石闭上了双目,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他淡淡地说:我总算等来了这个机会,可算是天赐良机。因为,蒋经国带来的消息是——朝鲜战争爆发了。
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蒋介石于当日就召开了紧急军政会议,目的就是研究下一步收复大陆的方略。
从蒋介石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出,抗美援朝的爆发对于他来说是好事一件,后来在日记中,他也是如此写的:天赐韩战,感谢上帝使美国仗义抗共,不放弃远东以转移整个局势。
所谓的整个局势莫不过是当年蒋介石盘踞台湾,而美国出兵牵制了我方大部分兵力,最后不得不让解放军出兵抗美援朝,所以台湾地区能够暂时松一口气。蒋介石的盘算则是,以中共和美军在朝鲜对抗为借口,积极拉拢和美方政客的关系,以期他们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援助。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抗美援朝的爆发正好解了台湾海峡的危机,美国第七舰队的入驻让蒋介石心里的石头落地。于是他甚至想借机从朝鲜半岛进攻中国东北,开辟第二战场——实现反攻大陆的美梦。在会议上还有人提出,干脆直接扩大战争,如果有机会的话,直接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让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发生冲突,他再从台湾回到大陆趁机收复。
由此可见,解放军参战朝鲜对于蒋介石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甚至他似乎都已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可中共中央这边形势变得微妙了起来。因为在解放战争之后,人民解放军主力已经消灭了南方各类反动派的参与势力。
即使朝鲜战争爆发,盘踞在东北地区的军队也能渡过鸭绿江参战,可是当时新中国建立之后,不管是人民还是领导,大家对于参战的倾向已经不那么强烈,由于连年征战,中国军队也已经疲惫不堪。
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大家普遍认为解放军已经没有实力介入朝鲜战场的局势。所以在中共中央的会议上,连林老总都认为,朝鲜战争,中国是不应该出兵的。
大家之所以会这么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内战还没有彻底结束,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准备解放台湾。
在解放战争后期,老蒋带着金银财宝和他的残余部队逃往了台湾,这成为了中共中央的心病。所以攻打台湾,解放全中国应该是当务之急,而参与朝鲜局势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两方不同的意见立刻在会议上形成两派,正当大家讨论不休,争论是否应该介入朝鲜战争还是应该一鼓作气攻打台湾的时候,美国海军进军台湾海峡的消息让大家瞬间偃旗息鼓。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的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派遣部队,他们的这一动作直接阻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计划。
北面有朝鲜战争,南面有美国横插一脚,美国的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统一大业间接导致了蒋介石的危局解开,也导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将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时候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求救,所以怎么看都应该出兵朝鲜。
其实,最开始在美国没有参战的时候,北朝鲜的战争打的比较顺利,可是在苏联的不断挑事之下,北朝鲜用武力来统一半岛的方略越来越错误。直到美国仁川登陆直接把控局势逆风翻盘。因此北朝鲜步步退却吃了败仗,紧急之下不得不向中国求援。
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部的鸭绿江边,所有的局势都迫使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做出同一个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暂时放弃统一台湾。
何况,美方的舰队虽然开去的是台湾海峡,但实际上却是剑指中央,他们在告诉新中国,美方就是要强硬的出手干预中国台湾的问题,就是要阻止中国的统一。而新中国的国力还不算强盛,如果中央领导直接派兵和美军在台湾海峡对阵,那么死伤的只能是解放军战士的尸体,而不是他们强硬无比的舰船甲板。
毫无疑问,那时候蒋介石也会跳出来相帮美国军队,共产党将会处于被两面夹击的状态,因此统一台湾必须被放弃。
朝鲜局势的混乱
当时毛主席在会议上将这个提议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静默一片。因为收复台湾就差临门一脚,如果此次放弃,给了蒋介石喘息之机,那么没有人能说得准台湾将会什么时候回到祖国的怀抱来。而且,放弃统一台湾就意味着对朝参战,大多数的将军们是非常反对这一策略的。
因此毛主席开始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也提出要与斯大林商讨出兵之事,希望苏联能够作为中国的后援支持中国,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相抗。一开始,苏联和新中国的确谈得非常好,斯大林也支持中国出兵,并且还给中国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军事装备。
但当志愿军开拔到朝鲜边境之前,苏联突然反悔,斯大林声称不愿意参与朝鲜的内政。他们的突然反悔让我军失去了强大的外部支持,在万般无奈之际,毛主席再一次在会议上给大家做了一场极其深刻的演讲,他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现在中国与朝鲜的问题就是牙齿和嘴唇的问题,如果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站稳了脚跟,那他们就能够以此为据点,窥视新中国各个地方的发展。
经过一番审视,多次权衡利弊,一干领导人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毛主席的提议。在最后,抗美援朝的方针政策终于被定了下来。在出兵之前,曾经有人问毛主席:这场战役要打多久?毛主席明白大家的意思,很多人还是想要先解放台湾的。
针对这样的思想,毛主席在会议上讲:“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到了每一位战士的心理,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出兵朝鲜。
后来林老总曾经询问毛主席:“我军是否有可能继续出兵台湾?”毛主席摇了摇头,他没有回答。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解放台湾一定要被搁置了。
首先,攻打台湾要有强悍的海军实力,在解放军战争的后期,我国的陆军堪称世界一流。可是打台湾需要海上士兵,不会水的陆军不可能拥有解放台湾的能力。再加上我军当时拥有的船帆和船舰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非常低下。硬件、软件我军都没有,如何能够和老蒋的军队相抗的?
虽然老蒋当初败退台湾时所拥有的兵力并不如共产党,可是他们还拥有当时强大的空军力量和海军力量。虽然在陆地上老蒋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弃甲,但是在海面上局势就会发生翻转。他们可以利用制空权和制海权对我军进行降维打击,而陆军擅长使用的战术将彻底在海面上失效。
为何推迟解放台湾计划
毛主席还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那就是蒋介石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并没有下降,反而日渐上升。
很多人以为,在1949年蒋介石在国民党下野之后,他将失去大部分的军权和统治权,但事实正好相反,虽然李宗仁当了代总统,但是支持蒋介石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他当时振臂高呼,台湾也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将军跟着他,比如说曾经在金门痛击我军的胡琏。
1949年,我军金门失利事件就足以说明老蒋只用几个残兵败将就能够击败我军抢滩登陆的先头部队。所以说,老蒋的军队虽然在陆地上作战能力不强,但是如果在海岛上,他们还是有点能力的。
因此,蒋介石的把控权意味着几乎台湾所有的居民都向着蒋介石那头,如果解放军仍然强制登陆台湾的话,或许会迎来台湾军民的背水一战。在实力不如别人的情况下还仍要开战实非明智之举,因此解放军不得不参考这些因素而放弃解放台湾。
毛主席还强调,党中央当时安排在台湾岛的地下党组织基本都被蒋氏父子全部挖了出来,销毁殆尽。如果解放军没有情报就敢擅自开战,那么无疑是撞在了枪口上。所以说,论实力,我军不如老蒋,天时,我军略输一筹,而地域方面更是让老蒋占尽优势,所有的条件都不利于解放军强势登陆台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美国作为蒋介石的后援已经把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1950年年初我,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是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这让美国人不得不防,因此他们马上改变了对台策略。
一开始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美国人并不想继续支持他,甚至一度要放弃老蒋政权。可是大陆和苏联交好不得不让美国转移策略,他们还是愿意继续遏制共产党势力的扩张,所以这就意味着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台湾。
由于中苏结盟,美国的战略也相继发生变化,即使我军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也不会让解放军轻轻松松登陆台湾岛。
在毛主席的分析之后,大家渐渐发觉,虽然我军有解放台湾的意愿,可是没有解放台湾的实力,更何况美国正在后面虎视眈眈,蒋介石的海军正严阵以待。也就是说,哪怕我军不参加朝鲜战争,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能保证百分之百地解放台湾。不管从哪个方面说,解放军想要拿下台湾岛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军应该将兵力放置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总体而言,抗美援朝战争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鸭绿江离我国内陆实在太近,如果让美军在东北站稳脚跟,他们就会效仿当年日军侵华的态势步步南下,那将会对我国的内政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台海局势的瞬间变化给我军的战略部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朝鲜战争的爆发导致解放台湾的进程被拖慢,可这也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时至今日,台湾问题仍然未被解决,中国人民翘首以盼,都希望台湾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现在大国博弈,世界格局变化动荡十分频繁,美国更会抓住台湾不放,以此为据点控制日本和韩国,加强对中国大陆的窥伺,所以解放台湾问题难上加难。即使如此,没有人能够抹去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固有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也没有人能否认台湾终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事实。
好在当年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我军的军威,打出了我国的国威,也算是给当时新中国带来了一点慰藉。
也就是从那次战争之后,我军才真正地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彭德怀总司令说:西方国家在东方架起一座大炮就能结束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的确如此。中国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这场较量中,志愿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因为这次战争。蒋介石不得不重新审视解放军军队的战斗力,而苏联也不敢轻视中国。
真理总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唯有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才能够杜绝所有不稳定的因素。
朝鲜战争怎么爆发的呢?爆发后三件事需要我们紧急处理
北韩金日成是在斯大林的鼓动下,命令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向半岛南部的韩国发起突袭,朝鲜战争爆发。
当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对朝鲜当局的突袭非常不满,毕竟在此之前,中国同志们已经再三劝告过金日成,不要贸然开启半岛战事,待解放军收复台湾后,中国将全力支援朝鲜的统一军事斗争。
果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介入东亚局势,不仅向朝鲜派军参战,而且美国第七舰队也公然开赴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攻台。
由于当时解放军海空力量严重不足,因此收复台湾的计划只能搁浅,取而代之的是抗美援朝。那么,倘若当初没有爆发朝鲜战争,我们能够解放台湾呢?
毛泽东对攻台作战的意见
事实上,在关于解放台湾的问题上,毛泽东早在1949年4月就已经未雨绸缪了。在渡江战役发起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垮了国民党部队的残兵败将,全国解放基本已成定局。但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很清楚,虽然国民党在大陆上不是对手,但解放军海空力量的建设却处于一片空白,因此解放台湾的战役必然难度极大。
毛泽东提出,解放台湾并不像解放大陆那样,将部队打过去就行了,我军必须优先解决两大问题:
第一,渡海作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军需要积累相关经验;
第二,美帝国主义很可能不会坐视蒋介石的彻底败亡,他们将会以武力插手台湾问题,因此我军需要将美国出兵的可能性考虑在内来制定解放台湾的计划。
据此,毛泽东认为我军需要将时间放在1951年夏季发起渡海攻台战役,也就是用两年时间尽快建设出足够强大的海空力量。
但要想在基础一片空白的情况下起步,耗费的时间将极其漫长。由于时间不等人,因此党中央于1949年5月派出刘少奇访问苏联,希望能得到苏联的帮助。
不过令我党失望的是,斯大林认为若苏联海空军介入台海局势,将导致美国也介入其中,这可能诱导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他拒绝了我党的要求。不过,斯大林同意在中国开办航校,帮助中国训练第一批飞行员,同时为中国援助米格战斗机。对于斯大林的这一提议,我党认为也可以接受。于是新中国的空军与海军便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发展了起来。
解放台湾突遇变故
然而,就在解放军擦拳擦掌准备渡海攻台时,发生了三件大事,它们直接改变了原本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
第一件事是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在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叶飞的指挥下,9000余名解放军战士向金门发起进攻,这也被视为我军解放台湾的前奏。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国民党军的海空优势过大,因此这9000余名战士最终因船只被毁,中断了与大部队的联系,最终竟在金门岛上全军覆没。
第二件事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粟裕刚刚向中央军委递交了解放台湾的军事计划,其中涉及动员兵力达50万人,需要千吨以上运输船只575艘,登陆艇3000余艘。按照粟裕的设想,解放军将兵分三路登陆台湾。为了夺取台海制空权,我军出动的战机数量将达到1000架。
然而就在粟裕递交攻台计划的一个星期后,朝鲜战争便爆发了。对此美国率先作出响应,分别向朝鲜半岛与台湾海峡派出军队,阻止中国与朝鲜完成统一。
而斯大林的反应则迟缓了许多,他始终无法作出与美国直接军事对抗的决定,就连向中朝提供空军支援也显得瞻前顾后。
第三件事则是金日成向中国同志发出求援信。自美军在釜山登陆后,朝鲜人民军陷入绝境,此时金日成紧急写信向中方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尽快阻止一支国际志愿军进入朝鲜,帮助朝鲜抵抗美帝国主义与仆从国的侵略。
此时摆在毛泽东面前的是两难抉择:继续解放台湾,还是帮助朝鲜抵抗美国?
毛泽东的决定
事实上,通过前面的三大变故,毛泽东此时对于解放台湾已经有了新的看法。决定派兵入朝前夕,毛泽东在军委会议上提出,过去我们在解放战争里创造了许多军事奇迹,但也因此过于低估了解放台湾的难度。其实即便没有朝鲜进攻韩国,我们解放台湾的行动也必然遭到美蒋反动集团的疯狂反扑。
在1950年时,解放军的海空军建设只能算作刚刚起步,即便以最快速度培训人员,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国民党却拥有多达1000余架各式飞机,而且还拥有美国援助的舰艇,海空优势明显。
如果贸然进攻,很可能会重演金门战役的教训。
而即便朝鲜战争没有爆发,难道美国人就不会介入台海了吗?这种设想其实也是不现实的。前面提到,毛泽东很早之前就已经考虑到美国几乎必然出兵的可能性,毕竟美国不会坐视二战后自己苦心布置的第一岛链因为解放台湾而土崩瓦解。但要想真正阻止美军干涉台海的意图,我们就必须给美国带来足够惨痛的教训。由此来看,朝鲜战争的爆发正是给了我军教训美军的绝佳战场。虽然当时解放军的海空力量不足,但论陆战,解放军几乎算得上世界最强轻步兵。
因此只要我们下定决定,在朝鲜战场狠狠地教训一次美国,那么将会对未来收复台湾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就是说,看似抗美援朝是远离了解放台湾的目标,但实际上抗美援朝对解放台湾起到了不可忽视推动作用,它令美国不得不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处理台湾问题。
那么朝鲜战争如果不爆发,我们是否具备解放台湾因素呢?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达500余万,且拥有高昂的战斗意志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但是,由于中国上百年的战乱和军阀割据,当时的中国工业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
因此,虽然在陆地上解放军不惧怕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但是在海上,由于新中国的海军还十分弱小,根本不是美国第7舰队的对手。
因此,由美军第7舰队横亘在台湾海峡,以陆军为主的解放军纵有千般本事,却也无力施展。这也给了败退台湾之后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以喘息之机,并最终稳固了对台湾的统治。
那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新中国是不是真的有机会一举消灭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彻底统一全国呢?
在1950年来说,即便没有朝鲜战争爆发,即使没有美海军第7舰队的进驻,解放军依然很难一举解放台湾。为何这么说呢?
第一,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并非不堪一击,蒋介石对于台湾和国民党集团的掌控,依然十分牢固。进入民国以来,中国进入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而蒋介石能在众多军阀之中脱颖而出,名义上统一全国,并成为军阀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绝非幸致。解放战争中也是如此,虽然蒋介石面对解放军一败再败,但是,蒋介石却始终能够败而未亡,而且,蒋介石始终牢牢把控着国民党军队和政权。
蒋介石对于国民党的掌控力度,从来不因为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而稍有衰减,即便1949年迫于形势宣布下野,蒋介石实际控制国民党的现状依然没有丝毫变化。
这也是解放军在基本解放大陆之后,为什么没有摧枯拉朽、传檄而定的最重要原因,因为,蒋介石对于包括台湾在内的统治区域内,依然拥有着强大的掌控力。
例如,1949年金门失利是国共内战爆发以来,解放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虽然这场失利对于解放军乃至于三野十兵团都算不了什么,更影响不了解放战争的大局,但是,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国民党凭借残兵败将击败解放军登陆部队,确实已经堪称奇迹。
所以,虽然金门之战的失败拥有诸多原因,如解放军过于轻敌没有统一指挥,军长和政委都没在,都病休,海空军太过薄弱等诸多原因。
但是即便如此,国民党军队也能击败解放军登陆部队,依然可以看得出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虽然一败再败,但却并没有彻底丧失军心,仍具有不弱的战斗力。所以,1950年解放台湾其实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解放军登陆台湾,国民党就会兵败如山倒,台湾岛就会传檄而定。恰恰相反,跑到台湾的本身就是最顽固的一批人,他们本身就不甘心失败,再加上已经穷途末路,国民党集团势必困兽犹斗。虽然这种抵抗的力度未必有他们幻想的那么大,但是也必然会给解放军带来不小的伤亡。
第二,解放军缺乏海军和空军优势。解放台湾,最为关键的不是击败国民党陆军,事实上,败退台湾岛的国民党陆军虽然仍有几十万的数量,但是,归根到底,他们不过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罢了。即便他们仍拥有不小的战斗力,即便他们依然试图垂死挣扎,但是对于解放军而言,这些从来不是问题,充其量不过是多打几仗、多放几枪的问题。
但是问题也关键在于,解放军必须横跨台湾海峡,登陆到台湾岛上,才能够与国民党军队交战,而跨越台湾海峡,恰恰是解放台湾最难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有的人可能很反驳,为什么第四野战军解放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的时候,凭借帆船就能够一战而下?解放台湾就不能照葫芦画瓢吗?
然而很遗憾,确实不能,解放海南岛的作战方式,并不能简单地应用在解放台湾岛问题上。原因很简单,虽然四野解放海南岛时也遇到了诸如海面风浪过大、船只不足、运载能力太差、没有海空军掩护等问题。
但是,海南岛距离大陆的雷州半岛很近,最窄处只有15海里,这样近的距离,即便是解放军所用的简陋机帆船,也只用几个小时就可以达到。因此,解放军充分利用琼州海峡狭窄的优势,在夜间渡海,一夜之间就渡过了海峡,使得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的海军和空军无用武之地,从而一举解放海南岛。
但是台湾却截然不同。台湾海峡距大陆最近的地方也宽达130公里,这样的距离,以当时的海军舰船速度,意味着必须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到达。这也意味着,白天乘船登陆的解放军将完全暴露在蒋介石的飞机和舰艇炮火之下。这对于既无先进海军舰艇,又没有制空权的渡海部队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1950年时,虽然国民党的陆军只剩下残兵败勇,但是,此时的蒋介石依然掌握着中国绝大部分海军和空军力量。
蒋介石手中的海空军有多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依然拥有着150多艘军舰,这其中,包括美国支援援助的护卫舰和驱逐舰,国民党的海军总兵力高达3万余人。
而国民党的空军也丝毫不弱,此时国民党拥有1000多架飞机,总兵力近10万人。而国民党的海军和空军在蒋介石失去大陆之后,全部集结在台湾地区。
而且,由于海军和空军是蒋介石唯一比解放军具有优势的军事力量,因此,蒋介石对国民党的海空军十分重视,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训,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的海军和空军的战斗力反而有了一定的提高。
而此时的新中国的海空军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虽然解放军的陆军不惧怕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但是,新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却因为处于初创阶段,实力依然十分微弱。
1949年之初,解放军几乎没有海空军可言,直到渡江战役后,依靠宣布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和第五巡防队,新中国才建立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当时,这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海军拥有25艘护卫舰和炮艇。然而,由于蒋介石十分恐惧自己失去了最后的海空优势,因此,他派遣空军疯狂轰炸,这些起义的舰艇大部分都被国民党飞机炸沉了。
到1950年时,通过海外购买、战场缴获和国民党海军起义,新中国的海军也只有4000多人,约183艘各类舰船。
但是,在国民党飞机的频繁轰炸之后,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作战的,只有8艘护卫舰、8艘炮舰、4艘炮舰、16艘登陆舰及其他将防舰和炮艇。这与拥有美军支援舰队的国民党海军而言,根本不具有可比性。而新中国的空军也是如此。1949年10月25日新中国的空军正式成立,当时,新中国空军只有159架飞机,而能用于战斗的不足百架。更为关键的是,当时能够勉强驾机的飞行员只有202人,远远无法满足空军对于飞行员的迫切需求。
对于新中国海空军的劣势,无论是被赋予解放台湾任务的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还是毛主席本人,都了如指掌。
因此,在新中国尚未成立的1949年7月,毛主席就在写给周恩来的信中说道,可考虑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100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支攻击部队掩护渡海部队,准备明年夏天夺取台湾。
然而,这依然远远不足,因此,在1949年6~8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期间,再次提出了请求苏联帮助中国建立舰队和空军,打捞沉船,帮助攻打台湾等要求。
毛主席则进一步提出:苏联能否在6个月到1年的期限内,在莫斯科为我们培养1000名飞行员和300名机场勤务工作人员?此外,苏联能否卖给我们100~200架歼击机,40~80架轰炸机?
对于出售飞机,苏联基本答应了中国的要求,为中国飞行飞行员,苏联也同意了,不过地点改在了中国。然而,对于毛主席后来提出的希望苏联能够在军事方面支持攻打台湾的请求,斯大林以担心与美军发生冲突为由拒绝。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苏联军事力量的直接帮助,即便有苏联卖给解放军的军舰和飞机,解放军依然无法具备掩护渡海作战的海空军优势。
因为,解放军之中没有足够优秀且合格的飞行员和船员去操纵这些飞机和军舰,人才,成为制约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最大问题。而且,与6个月就能训练一名合格士兵的陆军不同,海军和空军是典型的技术兵种。
根据国际通行的时间,一般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因此,虽然在苏联的帮助下国内建立了一批海军和空军学校,但是,想在1950年培养出足够多的飞行员和海军人员,根本无法实现。所以,想要按计划在1950年解放台湾,解放军在海空军方面是远远不足的。
第三,1950年解放台湾,必须考虑台美国的态度,而美国恰恰是解放台湾的最大阻碍。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益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涉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的途径,同样的,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或咨询。
杜鲁门的这番话被普遍解读为:在1950年初美国准备抛弃台湾,不准备在新中国解放台湾时阻止解放军的行动。然而,就在杜鲁门发表这个声明仅半个月后,美国援助给台湾的100辆坦克、100辆装甲车和其他大量物资,开始从美国费城起运,并运抵台湾。其后,美国对于台湾的援助更是源源不断,例如2月上旬,美国国会给予台湾1.25亿美元的特别款项。与此同时,大量美国国籍和日本国籍的海空技术人员到达台湾,开始负责研究和计划台湾防御提供作战意见。
很显然,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从未停止,而美国国防部长更是公然宣称“台湾对于美国具有战略价值”。最重要的是,美国对于台湾的这一系列援助,都建立在美国明知国民党政权根本不缺物资和金钱的情况下的。根据美国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早有预谋,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拥有大量军用物资和超过1亿美元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储备。
所以,在明知道蒋介石能够拥有足够的物资和金钱的前提下,依然给予国民党政权大量援助,其目的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国民党领导层坚信美国决心阻止共产党夺取台湾”。所以,虽然美国对于蒋介石的某些行径十分不满,也确实有换掉他的想法,但是,对于台湾这个拥有极端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岛,美国从未想过放弃。而杜鲁门的那番话,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干扰正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离间中国和苏联,而不是美国真心想放弃台湾。
而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之后,看到离间中苏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中国成为亚洲的南斯拉夫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美国更是彻底撕下了自己的伪装,对国民党集团进行肆无忌惮的援助和干涉。
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以其雄厚的国力和强大的军队投射能力,尤其是庞大的海军,一旦有了美国决心干扰,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困难势必直线上升。
第四,由于共产党在台湾的秘密组织已基本被国民党摧毁,因此,解放军失去了里应外合解放台湾的有利条件。
在解放台湾的问题上,毛主席曾将位于台湾的地下党的策反和组织暴动视为解放台湾的有力保障。
然而,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由于蒋介石对台湾的地下党进行疯狂的剿杀,尤其是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变节之后,中国共产党位于台湾省的工委及党省组织几乎被整个摧毁。当时,台湾各地支部及小组被破坏的高达80余个,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台湾策反和组织暴动的希望已经极为渺茫。因此,里应外合解放台湾的设想基本失败,而此时要想解放台湾,解放军只能依靠自身的军事力量,这自然进一步增加了解放台湾的难度。
第五,则是由于苏联的援助迟迟未按时到来。由于武器装备、技术人员等几乎全方面的技术差距,要想跨海解放台湾,新中国需要大量的飞机、军舰、无后座力炮等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边倒”的中国所能求助的对象也只剩下苏联,因此,毛主席向苏联提出购买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也请苏联帮助中国训练飞行员和其他技术人员。
然而,虽然中方就连作战任务和时间都告知了苏联,但是,苏联的许多援助却总是迟迟未至,为此,就连周总理都不得不屡次催促苏联尽快交付。
然而,这依然没有多少好转,对于中国采购的物资和人员支持,仍有许多延迟交付,这极大地耽误了新中国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和步骤。
因此,由于美国早已决心干涉解放军解放台湾,苏联由于其他小算盘援助迟迟未到,台湾地下党被国民党破坏,国民党集团的战斗力又并非不堪一击,再加上解放军没有海军和空军优势,种种条件作用之下,1950年想要解放台湾可能性微乎其微。
整理: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