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北京饭店畅谈红色基因
12月4日,北京饭店内星光熠熠,十余位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红二代、红三代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慈善盛会。
在这群杰出的嘉宾中,红二代阵容尤为引人注目,共有14位杰出代表莅临现场。他们分别是:刘少奇之女刘爱琴,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陈云之女陈伟力,杨尚昆之子杨绍明,万里之子万伯翱,胡乔木之女胡木英,陶铸之女陶斯亮,谭震林之女谭径远,“四人帮”案主审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江华之子虞大江,开国上将韩先楚之女韩卫平,谢觉哉之子谢飘,以及郭沫若之女郭平英、郭庶英,郝子玉之子郝文武还有商业部副部长曾传六之女曾延丽等。
其中,刘爱琴作为刘少奇与何宝珍的掌上明珠,虽已89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她身着一件温馨的绿色毛衣,搭配一条蓝色围巾,显得既温暖又雅致,脸上洋溢着平和而满足的笑容。
此外,朱德之孙朱和平、陶铸外孙女陶冶、周恩来侄孙沈青等红三代也纷纷到场,为这场慈善活动增添了更多青春活力。

这场慈善活动的发起者,正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陶铸之女陶斯亮。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筹集善款,为西部地区的脑瘫患儿救助项目和助学项目贡献一份力量。
在致词环节,陶斯亮深情地表示:“我们期望借助红二代、红三代所拥有的特殊号召力和广泛影响力,共同推动‘红色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活动现场,所有到场的“红二代”、“红三代”围坐在一张长条桌旁,这群大多已年近古稀的老人,个个精神焕发。他们不时亲切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当天的慈善会内容丰富,主要由艺术品拍卖和企业捐赠两大环节构成。为了表达对活动的支持,刘爱琴、陶斯亮等人还慷慨捐出了部分与父辈紧密相关的珍贵收藏品参与拍卖。其中,刘爱琴捐出了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的部分画作,而陶斯亮则捐出了父亲陶铸收到的一件佛像作品,这些藏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拍卖会尾声还出现了一件引人瞩目的“神秘藏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4人的单幅照片,每张照片上均留有四人后代的亲笔签名,这份独特的纪念品无疑为拍卖会增添了更多亮点。经过多轮激烈竞价,该藏品最终以16.5万元的高价成交。
尽管到场的“红二代”和“红三代”均未参与竞拍环节,但每当有藏品拍出高价时,他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以此表达对买家支持的感激之情。
据统计,当晚的慈善活动共筹得善款3000余万元,为西部地区的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那么,为何一场普通的慈善活动能吸引如此多“红二代”和“红三代”的积极参与呢?原来,发起该活动的爱尔基金会具有特殊的红色背景。该公益基金会由陶斯亮于今年3月亲手创办,她还亲自担任了基金会的创会会长。此后,不少“红色后代”时常为基金会“摇旗呐喊”。刘爱琴、周秉德、朱和平等“红二代”、“红三代”都曾多次参加基金会组织的慈善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红色精神的传承。
今年75岁的陶斯亮,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陶铸和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部队医院默默奉献。然而,1969年,其父陶铸在“文革”中不幸被迫害致死,这一变故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转折。1978年12月,陶斯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万字长文《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切思念,这篇文章也让她闻名全国。同年底,中央为陶铸平反,还他以清白。
1987年,陶斯亮被调入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四年后,她毅然放弃了公务员身份和副局级待遇,选择来到成立不久的中国市长协会任职,从此踏上了慈善之路。对于这一选择,陶斯亮曾坦言,她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这主要受到父亲的影响。“我喜欢帮助劳动人民,女儿也和我一起投身慈善,我们经常会全家一起参加慈善活动。”
2012年3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陶斯亮还提及了此前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她表示,郭美美事件给官办慈善机构带来了巨大挫折。同时,她也谈到了腐败问题:“反腐败是改革的突破口,因为这是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突破口,能得到最大的响应。而在反腐败中,吏治的改革又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二代、红三代开始将慈善事业作为自己的关注重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