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是国共一场生死大较量,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大决战。最终,国民党失败了。在这场大战争中,开国十大将表现如何呢?谁在前线统领的部队最多?

  这里面有不同的情况。比如谭政担任的是东北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担任的是杨罗耿兵团的政委、第十九兵团政委,他们俩都是做政治工作的,不在前线带兵。还有徐海东,事实上一直在休养治病,也没有带兵打仗。

  毫无置疑,指挥兵力最多的大将,当然是粟裕,麾下部队近百万

统兵最多的肯定是粟裕了。粟裕是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后来担任代司令员兼政委,无论是副司令员,还是代司令员,粟裕都是整个华东野战军的实际军事指挥者。

(粟裕大将)

  华东野战军有多少兵力呢?12个主力纵队,相当于后来的12个军,都归粟裕指挥。到后来的第三野战军成立,粟裕能够指挥的部队有4个主力兵团,再加上华东军区其他地方部队,接近百万大军。

  这在十大将中,当然是首屈一指的,甚至和有些元帅相比也有过之。事实上,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部队的兵力应该仅次于林彪,在彭德怀、徐向前、聂荣臻和刘伯承等人之上。

  论指挥兵力的多少,粟裕之后,陈赓能排第二吗?

  那么,粟裕之下呢?论指挥兵力的多少,哪位大将能排第二呢?很多读者朋友可能要说了,当然是陈赓。陈毅元帅曾经评价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名将,说粟裕和陈赓,快赶上彭德怀、林彪、刘伯承了。这就是陈毅心中的五大名将。

(陈赓和粟裕)

  陈赓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也的确不俗。有对比方能鉴别。先看看其他几位大将统领部队的兵力。

第三大将黄克诚,进军东北时统领的是新四军第三师,有多少人呢?据《洪学智回忆录》记载,是3.2万人。应该说,这个兵力已经不小了。后来,黄克诚改任后勤工作,又当过兵团政委,不在一线指挥打仗了。

  第七大将张云逸,张云逸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陈毅粟裕在前线打仗,他主要在后方主持军区工作,配合一线部队作战。

  第九大将王树声,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初,王树声是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这个第一纵队下辖三个旅,和一个警卫团,闻名全国的皮定均旅就隶属于王树声领导。据《王树声传》记载,第一纵队总兵力有1.29万人。中原突围之后,王树声担任鄂豫军区司令员,麾下有2万多人。

(许光达大将)

  第十大将许光达,第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许光达和陈赓一样,都执掌一个兵团,却不可同日而语。许光达兵团下辖三个军,总兵力有7.4万人,陈赓兵团下辖也是三个军,总兵力8万多人。许光达指挥的兵力显然没有陈赓多。

  陈赓PK萧劲光,到底谁指挥的兵力多?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以上说了那么多,还少了一位大将,他就是萧劲光。萧劲光也是一直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所不同的是,陈赓在中原,萧劲光在东北,在华北,在中南。他们俩谁指挥的兵力更多一些呢?

  同样是一个兵团,前面说了,陈赓第四兵团有8万多人,萧劲光是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四野的军都比较壮。第十二兵团下辖韩先楚的第40军,有5.9万人,黄永胜的第45军,有5.6万人,詹才芳的第46军,有4.7万人。

(萧劲光和粟裕)

  加在一起,那可是16万大军啊。是陈赓第4兵团的2倍。所以你看,兵团跟兵团也是不一样的。还不止呢?东北解放后,萧劲光统领先遣兵团率先入关,他带着3个纵队。

  进入华北战场后,平津战役打响,连同后来入关的第一纵队、第十一纵队,以及华北战场孙毅统领的第七纵队,都归萧劲光统一指挥。这样,萧劲光实际指挥了6个纵队,总兵力接近30万。

  四野大军南下,和白崇禧集团进行衡宝决战。陈赓和萧劲光都参加了这次战役,所不同的陈赓执掌东路军,迂回到广东,堵死白崇禧集团的退路,萧劲光执掌中路军,正面迎战白崇禧。

  陈赓东路军包含2个兵团,共计6个军,萧劲光中路军也是6个军。同样是6个军,萧劲光中路军有5个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军,还有一个是杨勇第五兵团的精锐第18军,总兵力也接近30万。

(萧劲光和陈赓)

  而陈赓东路军只有3个是第四野战军的军,这就是邓华的第十五兵团的3个军,其他3个还是他的第四兵团的军。前面已经说了,第四野战军的军最壮,他们一个军的兵力是其他野战军一个军的2到3倍。这样算来,显然萧劲光指挥6个军的兵力要多于陈赓指挥的6个军。

  因此可以说,解放战争时期,论统兵的数量,粟裕当居第一,萧劲光能排第二,而陈赓只能排到第三。他们三位是最能打仗的大将。值得一说的是,他们三位都是英雄惜英雄。粟裕和陈赓是知己。萧劲光和粟裕的私交也非常好,和陈赓的缘分也不浅。当年萧劲光从苏联留学回国,他见到的第一位革命同志就是陈赓,是周总理派陈赓去迎接萧劲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