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习仲勋—必须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行改革开放
中红网北京2017年5月22日电(江山)
习仲勋同志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那末人们不禁要问:习老进行改革开放的动机是什么?也就是说习老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本文试图探索一下。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搞好改革开放
习仲勋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他的心里都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一切都以人民的利益出发。他说:“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更不能忘了人民群众,要多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
习老出身农家,一直关注着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在中央书记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多次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情况,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他主政广东时,带领广东省委一班人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谋划广东新发展的实践,深深感受到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冲破阻力、勇于尝鲜、结合实际、大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广东下基层实地考察时,他最担心的是深圳一带的偷渡外逃问题。1979年春节前后,粤港澳人员交流频繁,边防地区流传着“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人家八分钱”,“内地劳动一个月,不如香港干一天”的顺口溜。事实如此,1978年深圳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4元,而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人均年收入却高达一万三千元港币,相差达四十多倍。外逃出境人员出现高潮。收容站称外逃人员为“外逃犯”。习老愧疚的说:“我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差,问题解决不了,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怎么能叫他们偷渡犯呢?我们要把内地建设好,让他们跑回来我们这边才好。”
习老反复说明和引导,让大家在思想上认识到,“偷渡问题不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一观念,这对广东省委认清解决偷渡问题的正确途径,进行改革开放,繁荣边境经济,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他在参加有二百多个外逃严重的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学习班,习老问村党支部书记:“给你们粮食,能不能把人留住?他们回答说:“不行,留不住”,这对习老震动很大。为此,习老起草了在广东应当在全国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建议,报到了中央。这是全国最早的有关这方面的建议与报告。
后来,习老在江西老区乡下农村实地考察时走村串户,去的最多的是贫困户家里。每到一村,他看到房屋简陋、境况不佳的农户,就径直走进去,问寒问暖,和户主促膝交谈。有一次,他在村口遇到一位包着旧布头巾、衣衫褴褛的老人,蜷缩着身子坐在墙角下,来了那么多人却毫无反应,便走向前去关切的问道:“老人家,您的身体还好吗?”这位赤着双脚的老人,头也不抬地回答:“好什么好,只怕过不了这个冬天啦!”习老的眉头一皱,心情很是不安。’像这样的贫困群众,他一路看到很多,对此忧心忡忡。使他再次深刻体会到老百姓对改革开放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下定决心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特区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快速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始终围绕人民的利益搞好改革开放
习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时刻考虑着为群众办实事。他在江西考察时,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碰到问题就当面指出,要求解决。他沿途看到很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便对同行的省里领导说,过去搞得好的,对发展农业生产有作用的农田水利设施,要把它继承下来,维修好,保护好,改造好,以便发挥作用。一再叮嘱地方领导要总结经验,找到老区贫困的原因,研究脱贫的办法;要着重检查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实际工作中有些什么问题;一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根据习老的指示,县乡村三级干部在财力和技术方面给予特困户特殊的支持和照顾,把遂川县的板鸭、金橘作为启动项目,实现从孵化、养鸭、制作板鸭到生产羽绒服装一条龙,从金橘种植、保鲜到蜜饯加工一条龙,建立了板鸭、金橘技术协会,指导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些措施,促进和带动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走出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价格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搞活市场流通的关键环节。习老在广东工作时,对当地副食品和农产品的供应紧张局面有深刻的感触。当时广东同全国一样,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市场商品奇缺,四十多种商品凭票限量供应。时任广州市越秀区区委书记的朱森林回忆说:“当时有一件小事对习老刺激很大:市民把兑不了的鱼票(五毛钱)寄到他那里,习老很有体会,就从农副食品、蔬菜开始放开价格,蔬菜价格放开牵连到其它价格的改革。从一九七八年秋开始,广东省依据先农副产品、后工业产品,先消费品、后生产资料的顺序,按照放、调相结合、以放为主的方针,逐步把价格放开。同时,在产品的流通经营上,实行国家、集体、联合体、私人多种经营方式。水产品市场遂继续放开,生产者积极性提高,鱼塘产量增加,一年内价格就明显下降,“鱼米之乡无鱼”的状况很快得到改变。广东还大幅度的提高了粮食等二十四种农副产品的计划购销价格,。逐步放开小百货、小文具、小五金等小商品价格,以刺激生产,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后来产生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始终从人民利益角度出发检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习老十分关心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经常深入到农家和集市调查研究,与农民交谈,嘘寒问暖,了解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当他看到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时,他打心眼里高兴。
在云南省建水县,实行“双包”责任制不到一年,高寒贫困地区就出现了“八多三少一繁荣”的好形势,即粮食增产多、油料增产多、交售粮油多、大牲畜饲养多、工副业收入多、社员储蓄多、收回贷款多、商品销售多;返销粮食少、贷款减少、毁林开荒减少;农贸市场繁荣。在泱田乡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家里,主人告诉习老,他们七口之家,去年在扣除包交提留任务和吃穿用花费外,净收入现金三千五百多元,现在的生活是“粮食堆满楼,吃穿不用愁,客人到我家,有酒又有肉”的富裕繁荣景象。
习老考察过的江西省遂川县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宪绂家的房屋已焕然一新,床上添了新被褥,孩子们也穿得干净整齐了,一家人喜气洋洋。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到这里了解情况,曾宪绂特意地要她转告习仲勋,我们已经走上脱贫之路。习仲勋调查时在村口见到的那位老大爷,生活也得到改善。他向万绍芬问道:“上回来的那位中央首长好吗?我现在日子好过了,还想多活几年呢,谢谢他!”一次,万绍芬到北京开会,习老还特别问道曾宪绂和那位老人的生活情况,习老听到他们已经摆脱贫困感到高兴。当得知遂川县面貌大变,已经是百万板鸭下南洋,金橘蜜饯出国门,农民已经脱贫致富时,他满意的笑了。
在深圳,一九七八年,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由于群众生活贫困,偷渡外逃现象十分严重。经过改革开放后短短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变成崭新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与香港一街之隔的沙头角变化更是惊人。昔日冷清贫困落后的小镇,现在建起了成片的楼房,有工厂、宾馆、居民住宅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英街”属深圳管理的一边,商铺林立,市场繁荣,超过了香港管辖那面的街区。人均住房达到二十五平方米,农民人均年收入一千四百多元。在南岭村,这个荒凉的水沟地小村,昔日“偷渡外逃”严重,六百来人就跑掉了五百多。改革开放后,不但外逃的人回来了,而且还有不少华侨在这个村投资兴建办起了内联企业和来料加工厂,使这里变成漂亮的小城镇,全国各地来这里搞劳务的就有两千五百人。现在,农民人均收入五千元,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五十倍。利用集体资金兴办的教育、医疗等事业更是深得民心。老年人每月发给五十元退休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都达到了百分百。习老满意的说,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英明,也是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结果。
综上所述,习老正是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出发,而顶风破浪、勇于探索、结合实际,来大胆进行改革开放的。
1975年习仲勋在洛阳。(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红色图库
1932年,两当兵变前的习仲勋。这是最早的习仲勋照片。(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
在西北解放战争中,习仲勋深入群众进行战备动员,号召人们动员起来,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夺取战争的胜利。(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
1947年春,习仲勋与妻子齐心在延安花石砭中共中央西北局驻地。(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
习仲勋、齐心夫妇和子女、孙子孙女在一起。自左至右为:儿子近平、女儿桥桥、儿子远平、孙女南南、孙女赞武、孙女小莉。右一为女儿乾平。(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
近平推着父亲习仲勋在散步,左侧是他的妻子彭丽媛和女儿习明泽。(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中红网-习仲勋纪念馆网提供照片)